导 读
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支主力军和重要阵地,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本期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部分学者在“双一流建设”、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观点和一些高校的具体措施供参考。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高校必须进一步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加快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这为我们今后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自从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提出之后,一流学科建设成为议论热点。《“一级学科”能等同于“一流学科”吗》一文指出学科的界定与内涵究竟是我们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首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指出“一流学科”界定应遵循的标准和原则,这为我们厘清了认识上的误区,有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推进“双一流”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核心是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关键是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一文指出应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确定优先发展学科领域,重构专业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课程建设,建立系统化的学术评价国际标准制度。这些观点和建议可以作为我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有益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牢固树立哲学社会科学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人民做学问、为群众拿笔杆。同时,始终注重整合育人力量,使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推动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进入并稳定在世界一流行列。北师大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高校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决定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高校新教师发展的支持策略》一文指出新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美国高校的高度重视。为解决高校新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美国在新教师个人层面、高校层面都为新教师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支持策略。这些策略呈现出个人、院系、高校各方面协同努力的特征,可以为我校新教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阅读全部内容,请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