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信息

《高教信息》总第6期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推动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 深化实践育人

新形势下深化实践育人工作,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要目标,把推动实践育人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开创实践育人工作新局面。

第一,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应用的重要环节。各地各高校要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支持学生参加企业技改等实践活动;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实践环节。特别是要在工程师、法律、医学、农林等实践性强的人才培养上,强化实习、见习、创新型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基地。组织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必须依托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实训平台和社会实践基地。要大力加强校地、校企、校所、校校合作等,建立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育人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和校外导师间的衔接互动,形成实践育人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格局。

第三,不断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深化实践育人的基础性工作。要本着立足学校、面向社会的原则,统筹学校教师资源和社会智力资源,解决目前实践育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各自为战、效率不高的问题。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实践育人的责任意识和指导能力;要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和党团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不断提升他们实践育人的能力和水平。要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在企业、社区、农村等地加大力度建设一支校外实践育人导师队伍,不断指导学生提高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四,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完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必须加快推进实践育人制度化,以制度来保障实践育人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是深化实践育人的根本性举措。要积极推动国家建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接收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立法制度,大学生自主创业税收减免制度、志愿服务工作条例等制度。要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尽快出台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支持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税收减免政策等。要积极推动行业企业把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措施写入行业企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规范之中。高校要把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思想和理念集中体现到建立健全大学章程、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方案、教师干部职级晋升考核、学生评奖评优办法的全过程。

第五,不断推进实践育人理论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时代特征,密切关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规律性、前沿性问题,着力研究提升实践育人科学化水平的方法和载体,研究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政策和制度。要研究探索实现实践育人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教育、项目化配置、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的实践育人新模式新机制。要在教育部及各地各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中增加实践育人专项。要组织编写一批优秀实践教材、编印一批实践育人优秀案例、宣传一批实践育人先进典型。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 2014.19半月刊

(阅读全部内容,请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