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在过去的五年里,首经贸秉承改革发展的理念,抓住国家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机遇,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经过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校报将推出“十二五成果”专栏,回顾学校“十二五”取得的突出成果,以更好地谋划“十三五”。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学分制改革为方向,初步建立学生学业选择权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格局,本科教学取得重大突破。生源质量不断提升,招生计划生源省本科一批次投放比例由2010年的44.1%提高至2015年的90%。国家级教学名师实现零的突破,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和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个,新建1个国家级和4个北京市级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录取人数较2010年增长了35%,其中,博士研究生招生增长25%。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切实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篇,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1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15年,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9.18%,研究生毕业就业率达到97.79%,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88%。
2 以优势促发展 建立学科建设良性循环机制
学科布局趋于完整,逐渐形成了以特色谋优势,以优势促发展的学科建设良性循环机制。2011年获批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12年获批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学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从3个增加到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7个。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在88所参评高校中排名第12位,统计学在87所参评高校中排名第15位,在财经类高校中列第5位。
3 国家级项目首次全覆盖 科研成果有突破
高层次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承接各类研究课题142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国家级项目立项数量是“十一五”时期4倍多,并且首次实现国家级项目全覆盖。科研经费快速增长,项目研究经费共计1.34亿元,增长率高达78%。优秀科研成果不断产出,出版专著、编著、教材及译著832部;发表论文5469篇,其中国际高水平论文45篇、权威论文626篇,核心以上期刊论文约占48.75%;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42项,获批专利32项。
4 发挥高校“智库作用”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科研协同创新不断加强,新设立了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6个协同创新研究机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CBD基地”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通过验收,并举办“特大城市发展论坛”等一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层次学术论坛。学校研究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和推广,其中获得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同志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8份,省部级领导批示17份,《京津冀蓝皮书》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优秀皮书一等奖。4篇社科基金研究成果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上刊发。
5 坚持人才强校 师资队伍建设上台阶
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五年来,补充专任教师282人,其中正高职人员7人,博士269人(拥有海外学位有6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65.14%,较2010年提高了23.74个百分点;45岁以下教师占全体教师总数的61.18%;教师学缘构成中有83.65%来自外校,较2010年提升了9.05个百分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1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6 坚持开放办学 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秉承国际化办学理念,成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引进优秀海外人才,学院自成立以来发表(含已接受)国际A类论文27篇、国际B类论文17篇等国际高水平论文,2013年有5篇论文列入TilburgList,这也是学校首次跻身国际公认的经济类最高水平论文收录榜,2015年发表17篇,排名上升到国内高校的第4位。与美国芝加哥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37所国外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国外合作院校层次和水平较“十一五”时期有显著提高。
坚持开放办学,稳步提高留学生教育水平,扩大学生赴国外学习交流,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坚持开放办学,稳步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拓展留学生生源渠道,我校各类留学生人数为750多名。“十二五”期间,720名本科生和112名研究生赴国外进行学习交流。从2013年开办暑期国际学校以来,共开设了19门次全英文课程,近500名学生参加了学习。
7 制定大学章程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制定完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章程》,是首批获北京市教委核准的市属高校;完成《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工作,理顺学校各类学术组织运行机制;完善工会、教代会、学代会等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建设。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提高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科学化、透明化和民主化水平。
8 注重文化引领 提升学校软实力
重视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校史校志编撰、校歌创作、艺术团建设、师德建设、楼宇景观新名称推广等系列工作不断丰富校园文化体系,建立了“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在2014年、2015年还分别获得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9 完成多项基建项目 改善办学条件
完成校本部总体规划工作,完成一批基建项目并投入使用,启动学术研究中心建设,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空间和办学条件。筹资能力不断提高,各项经费收入较“十一五”期间有较大增长。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数字图书馆建设、后勤一站式服务、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等工作,增强了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力。
10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进一步加强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坚持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推动学校党建工作规划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培训和考核制度,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督、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工作,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2012年,通过“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集中检查,成绩优秀,获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单项奖。